AIGC | 绘画所指主体的归属

2024-02-26 Views RECOLLECTION 随缘创作 ART DESIGN

Disco Difusion出得还是蛮早的,印象里是在2021年2月初开始流行起来。它的运行机制也是使用多个不同的CLIP模型,根据输入的描述关键词渲染出对应的图像;分别可以在 Google Drive 中直接运行或是部署在本地运行。在Midjorney、Stable Diffusion等AI绘画程序在互联网环境内陆续冲击大众关于绘画领域的认识之前,尚且没有弄到早期Midjorney测试资格之前我常常拿这个来解闷。尽管其它AI绘画平台的出现以及爆火仅仅是不久之后几个月之内的事情。


关于AI绘画,与其说“绘”些什么“画”,我更倾向于称呼它为“跑”些什么“图“。就诞生这AI绘画这一实践路径之前,有关“画”的事情本身是有沿寻一些从“手绘”到“板绘”这样的实践形式过渡的;当然,现实语境中这两者的所指含义区分象限还是位于“人”这个主体去主观以生理动作形式来驱动的大环境里,矛盾对象只是绘画的某种介质,如“毛刷画笔-颜料”、“电子画笔-电脑屏幕“。

但是AI的赛道鲜明地超越与颠覆了所谓“画”这一字眼中动词应用形态的所指意象——生理动作形式在这一象限的直观实践路径是缺位的;思维与意志,或是进一步的语言,连同符号的表达这些优先于“人”之生理动作执行的内容获取了属于它自身的介质——象限被拓展了,或者说是能够进行“绘画”这种操作的象限因为AI的出现被拓展了。

我们将AI绘画这种促进“画”产生的形式路径其诞生时间作为间隔点,将绘画的历史划分为 S1:“前AI绘画时代”与 S2:“AI绘画形式出现后的时代“,之后我们将围绕S1和S2作出一些特征比对,默认S2的绘画创作全部用到了AI。绘画的主体在S1的时期是“人”,因为是“人”依托于自身意志的前提下运用生理动作去结合介质(工具与材料)去“绘”了“画”;而S2时期,“人”依托于自身思维与意志的前提下将思维与意志以语言形式输入给AI,其后AI去“绘”了“画”。S1时期中,实在的“绘画”由“人”完成,S2时期中,实在的“绘画”由AI完成,因“人”向AI输入了相关指令。S1时期,“画”一点点在“人”笔下出现,S2时期,“画”在电子荧幕之中恍然现身。

创作角度看来,两者主体都是“人”本身;但是在“画”的实在完成形式角度看,S2时期的AI绘画和“人”本身联系甚属微妙。并且AI绘画的图像生产逻辑也与人进行绘画的图形生产逻辑不同,那些图像是“生成”出来的。这就是让我觉得有点蛋疼的地方,语言的能指与所指形态存在鲜明的矛盾之处。但这其中也强烈反映出了我无意识里对于“绘画”这一语言名词所指含义的偏执所在;AI的“生成”机制背后由后端的程序、计算机、平台所支撑,于短暂的时光中通过图像信息的汲取流程获取了庞大的训练量以及实践后的直观成效;人吧,人是的确是在用肢体动作来绘画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跑”些个什么“图”用来描述AI绘画合适一些。不论AI绘画是否由人用指令来让它“绘画”,实质画作产生机制其实还是“生成”,绘画含义的实际能指主体,归属权理应属于人本身。不过我这个说法也是不可否认的怀揣一些直观的保守主义倾向,其实不钻牛角尖的话,AI生成一些图,人再拿着这些图调整与修改,照样符合着一般而言的绘画能指与所指归属主体,即人自己;中途运用AI辅助了而已。未来实体AI机器人如果有发展,让它拿着现实环境的画笔对着什么材料画一下,也能够归属于广义的AI绘画范围,这样与AI有些绑定感的“生成”机制也都不会完全成立了。

无法存在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能够应用于“绘画所指主体的归属”这个萝卜筐里。有个万金油的解读倒是可以把筐赠予“时代”与“科技”—— 不同的“时代”与“科技”环境下,所谓归属的主体会不断地变化;扩展、缩减、替换,不得而知...相比穷掰这种弱智问题,还是坦然还是做个实用主义者来得好。